游戏大树 开拓辉煌新篇章 PC滋生新年轮
来源:网络 热度:30℃ 2024/10/19 20:06:07
跨端浪潮下的 PC 游戏复兴
从健美裤到瑜伽裤:时尚轮回中的 PC 游戏回潮
如同上世纪迪斯科舞厅中灯球映照下的时尚轮回,如今,相同的趋势似乎正在游戏行业初现苗头。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以其 2000 万销量和 10 亿美元收入,不仅重新点燃了主机游戏投资热潮,也预示着 PC 端游戏的即将复兴。今年科隆游戏展上惊艳亮相的《影之刃零》《解限机》等 3A 规格游戏,以及更多尚未进入主流议程却已在不同游戏展登台的作品,都佐证了这一趋势。
更具代表性的是,除了主机与 PC 端独占作品,近年来多家厂商正在将精力更多投入在 PC 跨端项目上。如腾讯和网易推出的《射雕》《暗区突围》等作品,都是 PC 跨端领域的佼佼者。
跨端的演变:从模拟器到体验提升
自行业精品化成风以来,我们见证了移动游戏逐渐走向多端互通。但今时不同往日,曾经的多端互通不过是为玩家提供了一个登录模拟器,可以在不占用手机使用时间的情况下完成轻度操作。而今的跨端则更为强调在 PC 端的体验。
早在今年年初,Steam 平台发布数据称简中用户正式取代英文用户成为占比最高玩家群体。伽马数据发布的《客户端游戏市场营销发展报告》显示,2023 年多端互通产品 PC 端收入达到 33.85 亿元,五年增长约 10 倍。种种迹象表明,PC 游戏似乎迎来了暌违已久的复兴时刻。
跨端的缘起:节流与内容
乍一看去,PC 跨端源自于《原神》这样体量的重度作品与智能手机的硬件革命。但自根本来说,多端互通不过是一个由头,头部厂商是有意借此逐渐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
手机游戏早期,为了快速向新游导流而催生的渠道服模式,是 PC 跨端萌芽的起点。渠道服本质上是一种对流量的采买,高昂的渠道分成倒逼厂商刻意引导用户转向 PC 端,从而绕开渠道。
潜移默化间,随着移动游戏市场拓展的新用户逐渐被培育出使用 PC 玩游戏的消费习惯,与移动游戏持续重度化、精品化,共同跑出了两条相互对应的平行线。彼时也恰好是近两年集中发布的 PC 跨端重度游戏立项上马的时间节点。
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买量的破局
不过在这一过程中,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为厂商提供了丰俭由人的买量模式,先 PC 端一步打破了渠道服对流量的垄断。
在游戏行业鼓足勇气向硬核联盟接连开炮的同时,抖快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取代了渠道导流的角色,成为厂商推新的又一个销金窟。以网易为例,其营销费用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3 年网易的营销费用为 139.7 亿元,相较 2020 年增加了约 110 亿元。
向渠道开火后截留下的分成收入,不出意外地流进了内容平台的腰包。毕竟,腾讯敢在某些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下架《DNF 手游》,却只能在《元梦之星》上线初期问抖音的买量是否存在上限。
因此,腾讯不再相信买量,以及网易今年以来多次对外强调营销费用得到控制,实际上都是采买流量成本的左右倒右手,增收不增利。
PC 端营销:细水长流,品牌至上
至于 PC 端的营销费用,前述伽马数据的报告显示过去五年的 PC 端游戏市场营销费用率均保持 6% 上下,远低于移动游戏整体市场营销费用率的 15%。一位资深游戏从业者认为,这是因为 PC 端游戏的生命周期更长,营销更需要细水长流,更偏向于品牌与价值。
买量的路子其实走歪了,换皮小游戏才需要持续不停的买量,中重度的内容游戏更应该引导不同圈层用户“自来水”。
玩家需求的升级:沉浸感至上
随着厂商分成与营销的流变,移动端玩家们的需求也迎来升格。毫无疑问,PC 的软硬件优势与通用特性,相较手机更能为玩家带来沉浸感的体验。
就像互联网电商由远及近,即时零售的高速增长与 PC 端游复兴本质上遵循着相似逻辑:当基础设施足够完善时,消费者往往会选择更优质的细糠。
阵痛与不适
春江水暖鸭先知,最早对 PC 端重要性有明显感知的是站在行业最顶端的几家厂商。这是网易不厌其烦地为旗下多款中重度手游推出 PC 端,以及腾讯推出腾讯手游助手的原因之一。
对于厂商来说,跨端意味着更多的开发成本和维护费用,同时也会带来不同的游戏体验和技术挑战。对于玩家来说,跨端也可能带来一些阵痛和不适,例如游戏数据的迁移和对不同平台操作习惯的适应。
展望未来
尽管存在挑战,但 PC 游戏的复兴势不可挡。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玩家需求的升级,跨端有望成为游戏行业的主流形态。厂商也将继续加大对 PC 端游戏的投入,推出更多高品质的作品,进一步提升玩家的游戏体验。
PC 游戏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让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本站属个体站点,非官方网站。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系统自动采集,不保证其真实性,敬请自行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并请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