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 和谐共生 生活融合发展模式 玉树藏文化
来源:网络 热度:31℃ 2024/10/19 20:04:27

近年来,玉树藏族自治州在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进程中,以独特的和谐共生发展模式,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自然生态维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不懈探索、耕耘不止。如今,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正以一幅生动绚丽的绿色发展长卷,缓缓展开在世人面前,展示着它独有的地域魅力与文化风采。
深度融合绘就生态文旅多彩画卷
8月,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迎来了一场盛大的登山盛会——2024年玉珠峰登山大会暨玉珠峰国际登山小镇开营仪式。此次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登山爱好者,还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自2010年玉珠峰大本营设立以来,已成功接待超过3万名登山爱好者与游客,见证了无数挑战与梦想的实现。如今,随着现代化登山小镇的落成,其完善的设施与高标准的服务将极大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有望成为大美青海国际旅游目的地最闪亮的名片,109国道最璀璨的‘新星’,生态文明高地最具价值的典范。
欣赏草原美景、品尝红盐牦牛肉、体验古法采盐工艺和红盐足浴……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一场关于自然、文化、美食与健康的全方位探索之旅正在悄然展开。

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地处我国三江成矿带,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卤水盐储量丰富。白扎盐场是囊谦县建场时间最早、泉卤品质较高、最具代表性,也是最为古老的盐场之一。其历史悠久,有着千年开采制盐的经验,传承至今难能可贵。
文旅融合,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自启动实施了囊谦县旅游提质升级行动,按照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的核心要求,我们县正打造本地特色旅游发展布局,以乡村旅游为抓手,重点培育盐浴、禅修、温泉、歌舞、陶艺5大康养体验IP,实施体验旅游带动全域旅游,与周边地区大景区的资源共享、线路联通、客源互送,促进共建共享共赢。
为加速生态文旅融合的进程,玉树藏族自治州借着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这一东风,不仅按下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更以其独特的藏族风情与壮丽的自然景观为底色,精心绘制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生态文化旅游新画卷。
该州通过深度挖掘当地的自然与文化宝藏,创新性地探索了一系列旅游发展模式,包括但不限于三江源自然生态沉浸体验之旅、康巴文化底蕴深度探秘行、野生动物生态摄影探险游、自然科学探索与科考研学游、圣洁水源与药浴康养的净土之旅,以及挑战极限的极地高原探险运动游等,让游客在旅途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既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又极大提升了玉树藏族自治州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生态、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是我们探索的新路径,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广电局的相关负责人满怀激情地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旅游模式,不仅让游客享受到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更让他们成为传播玉树美好、守护这片净土的重要力量。
和谐乐章携手共筑绿色家园
当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轻轻拂过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滩国际重要湿地的水面,金色的阳光与波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壮美的画面。此时,湿地生态管护员已整装待发,他手持望远镜,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仔细搜寻着水鸟的踪迹。脸上洋溢着的不仅是对工作的专注,更是守护家乡环境的自豪与热爱。
过去我认为捡垃圾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但是通过管理站组织的培训后,我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参与。作为湿地生态管护员,我不仅要做好湿地环境的日常巡护,更要带动身边的人一起保护这一片净土。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文化保护意识早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地牧民自发组建了生态保护协会,定期开展草原生态管护活动,守护草场健康。寺院僧侣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弘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传统文化。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环保理念,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排放。
玉树藏族自治州以独有的和谐共生发展模式,绘就了一幅生态与人文和谐共存、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只要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这片净土,玉树藏区必将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与文化繁荣并存的典范。
图1 玉珠峰登山大会
图2 白扎盐场
图3 隆宝滩国际重要湿地
特别声明:本站属个体站点,非官方网站。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系统自动采集,不保证其真实性,敬请自行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并请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