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意图与破局之道 中国医药企业出海 驱动力
来源:网络 热度:83℃ 2024/10/17 14:17:32
破局出海:中国药企全球化之路的内外部驱动因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国内市场的逐渐成熟饱和,中国医药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步伐探索出海路径,积极融入全球市场竞争与合作的大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药企如何选择出海目的地?如何在出海征途中稳步前行,实现真正全球化,成为焦点。
国内药企出海的内在驱动因素
1. 利润压力下的转型需求
近年来,随着医保谈判制度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利润压力。医保谈判制度通过以量换价机制,每年约有150个药品参与谈判,降价幅度高达60%左右。同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也导致药品平均降价50%左右,近两批集采降价近60%。
由于创新药研发本身具有投入高、研发周欺长、风险高的属性,在产品和利润的双重竞争下,出海寻求新的市场和利润增长点成为许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2. 政策春风的强力推动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支持和引导。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个十四五规划鼓励中国医药业走出去,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开展临床试验、建设生产基地等,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全产业链,打造国际知名的中国医药品牌。
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若干措施,为生物医药企业如何走出去给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如北京市提到打造国际化、国家级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对外交流平台,2024年推动5个品种走出去;海口市、厦门市等地鼓励医药企业进行国际注册的同时,还鼓励医药企业进行国际认证,并给予奖金奖励。
3. 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无论在哪个领域、是什么产品,谁能盒20万元人民币,而在美国的价格则高达每盒10万美元,价格差距高达5倍。
2. 海外市场竞争相对较弱
相对于国内市场激烈的竞争,海外市场竞争相对缓和,中国药企进入海外市场后,面临的竞争对手较少,获得市场份额的难度较低。海外市场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为中国药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海外政策环境更开放
海外许多国家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持开放态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政策。如美国鼓励创新药研发,提供各种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欧盟推出泛欧盟健康计划,促进成员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为中国药企出海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结语
在内外部驱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药企出海已成大势所趋。但出海之路并非坦途,如何选择出海目的地,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如何实现真正全球化,需要药企认真思考和布局。只有以创新为驱动,以国际化标准为目标,以合规和质量为保障,中国药企才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真正的全球化。
特别声明:本站属个体站点,非官方网站。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系统自动采集,不保证其真实性,敬请自行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并请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