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繁体] <<<返回首页 订单查询 查新旧历 真太阳时 咨询平台  商城系统 


广告位1:右上角(电脑端)

广告位2:头部(电脑端)

首页 > 文章系统新闻每日播报

“两新”增添绿色转型动力

来源:网络 热度:28℃ 2024/10/4 22:09:05


 

  进一步推动“两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要用足用好各项加力支持政策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项资金,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广大消费者和经营主体,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国庆黄金周向来是家电、手机等商品的消费旺季。今年国庆假期,多地加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财政部已提前下达6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为假日期间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需求提供保障。“真金白银”的政策加速落地,有效激发了消费热情。从市场表现看,绿色智能产品尤其受到青睐,体现出“两新”政策对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推动作用。,  今年以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扎实推进,政策效应不断显现。数据显示,在“两新”政策带动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连续两个月突破50%,全国1级能效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燃气热水器等节能家电销售额增速大幅快于同品类家电整体水平。今年前8个月,全国报废汽车回收量为421万辆,同比增长42.4%,已达到去年全年报废量的90%以上;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8%,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4.2%。,  “两新”政策有力促进了投资和消费,但绝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仅仅是为了当前。要看到,“两新”工作连接供需两端,对于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当前,数字化和绿色化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两新”不是简单的同类产品替换,而是有效促进先进节能高效设备的推广应用,促使更多绿色低碳高质量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两新”工作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促转型,既利企业又惠民生,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  从需求端看,我国是耐用消费品保有大国,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汽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更新换代潜力巨大。通过以旧换新提高存量产品的能效水平,有助于降低我国总体能耗水平和碳排放强度。,  从生产端看,我国是各类产品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大国,在用的锅炉、电机、电力变压器、制冷、照明、家用电器等产品设备保有量已超过50亿台(套),年能耗量占全国能耗总量的80%,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潜力巨大。,  节能降耗,降低单位产品能耗至关重要。推进技术工艺升级、更新改造用能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和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等都是重要手段。近期,有关部门在原有的工业、环境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物流、教育、文旅、医疗7个领域实施设备更新和回收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又将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范围扩大到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设备更新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初步测算,相关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可形成节能量约3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0万吨。,  “两新”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坚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两新”统筹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消费者接受程度,加快制定修订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标准,目的就是要通过标准的逐步提升推动更新换代常态化,助力更多中国制造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两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要用足用好各项加力支持政策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项资金,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广大消费者和经营主体,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站属个体站点,非官方网站。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系统自动采集,不保证其真实性,敬请自行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并请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广告位5:内页左侧(电脑端)

广告位29:评论框(全站)

2025年9月

1

星期一
二零二五年
七月(大) 初十
乙巳年
甲申月
癸酉日
 解除、祭拜 祭祀、祈福、祈祷、生子 求子 求嗣、翻新 修造、动土、竖柱、上梁、安床、纳畜、盖屋、合脊、起基、入殓、破土、安葬、

 出火 结婚 嫁娶 开光 收养 进人口 旅行 出游 出行 词讼 开业 开幕 开市 搬迁新宅 乔迁新居 入宅 搬家 移徙 赴任

 冲兔(丁卯)煞东
+More

广告位3:右侧300*250

▌生肖运程 more
▌星座运势 more

广告位4:右侧300*250

广告位6:底部(电脑端)

Copyright 201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2021097052号

关于我们 在线留言 网站导航 12生肖今日运势查询网 12星座今日运势查询 地图

当前页面执行的时间:0.05秒